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国内要闻>详细内容

前10月消费扶贫规模超3300亿元——消费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0-11-25 09:38:55 浏览次数: 【字体:

11月24日,国新办举行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郭兰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10个月消费扶贫规模超3300亿元,是2019年全年规模的两倍。他表示,今年以来,各部门拿出真招实招,投入真金白银,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全流程,协调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有力有序推动消费扶贫工作。

规模逐渐扩大

郭兰峰介绍,目前,消费扶贫在各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印发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引。

——方式不断创新、效果持续扩大。各方面加强渠道创新、强化协调服务,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消费扶贫规模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从2019年初至今,累计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近5000亿元。”郭兰峰说。

——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氛围初步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江苏苏州、陕西延安成功举办两次全国消费扶贫论坛;今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

“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传统美德在脱贫攻坚中的集中体现。”郭兰峰指出,消费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群众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也要引导贫困群众发扬“劳动致富、劳动脱贫”的光荣传统。“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有关方面研究‘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对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工作思路,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质量不断提升

产品想要卖得好,质量也要跟得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消费扶贫的一大亮点,但也存在着产品良莠不齐、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的水平和质量?

“当前,一些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质量不错,但品牌知名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社会各界包括直播带货购买贫困地区产品过程中,消费体验可能存在差别,一定程度制约了消费能力的充分激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说。

童章舜表示,提升脱贫地区农产品质量和水平,提升消费者参与消费帮扶的获得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支持脱贫地区扩大规模化生产,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完善仓储物流设施,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参与度,并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产品的优胜劣汰;二是研究采取一些激励约束措施,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行为监管,推动消费帮扶工作不断向规范、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们推动实施消费扶贫,一方面是让贫困群众通过消费扶贫劳有所获、增收脱贫。另一方面,参与消费扶贫的广大消费者能够买到物美价优的产品,并切实得到实惠。”童章舜说,“这也是确保消费扶贫可持续、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打造优势产业

消费扶贫已经成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方式。郭兰峰介绍,2019年,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4163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即便在疫情影响下,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9%,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通过消费扶贫给贫困地区“输血”固然重要,但减贫脱贫最终还是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按照现行标准,今年如期脱贫是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群众致富。”郭兰峰说。

如何从“输血”转向“造血”?郭兰峰认为,一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二是教育扶贫。“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劳动致富;通过教育,可以使贫困群众增强劳动技能,从而解决就业问题。”郭兰峰说。(记者 孔德晨)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