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集>详细内容

霸州市胜芳镇红光小学将非遗项目融入教学活动 一所乡村小学的非遗传承

作者: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0 09:25:57 浏览次数: 【字体:

河北日报记者 刘 英

篮球场上,锣鼓敲得正响,两名学生脚踩近一米高的高跷边走边舞,引来围观同学的阵阵喝彩。2023年12月29日,记者刚走进霸州市胜芳镇红光小学,就被眼前的一幕吸引。

“这是我们的非遗课堂之一,小河西同义高跷老会是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距今已有190年的历史。正表演高跷的两名同学都是一年级的学生。”红光小学校长刘雪霜告诉记者。

步入教学楼,一首古韵十足的乐曲从音乐教室传来,笙音悠远、管音绵长、笛声灵动、云锣相合……“这是胜芳南音乐会,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胜芳镇民间文化的一张名片。”刘雪霜说。

现场授课的是胜芳南音乐会传承人杨梦喜。“胜芳南音乐会创建于明末清初,乐谱都是传统的工尺谱,传承到现在基本保持原样。”杨梦喜介绍,南音乐会走进红光小学已有7年多的时间,先后招收50多名学员,现在孩子们经常演奏的曲目有《山坡羊》《大走马》《小走马》等。

目前,红光小学共有7个非遗社团。一所乡村小学,为何对非遗情有独钟?

“这首先得从胜芳镇的非遗传承说起。”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刘雪霜指着墙上的胜芳历史文化展板自豪地说,胜芳镇历史悠久,拥有几十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镇里不断加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逐步开展了胜芳非遗进校园活动。

2017年6月,胜芳镇红光小学成为霸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几年来,我们结合特色民俗,将南音乐会、胜芳花灯、胜芳传统武术、胜芳布艺等非遗项目融入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非遗社团,让学生从小爱上传统文化,自觉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刘雪霜说。

学校把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每个社团的固定活动时间,既减少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有效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节假日,学校的非遗教学场地免费向所有学生开放。

“胜芳非遗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和非遗传承人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刘雪霜介绍,学生们学习南音乐会的乐器、踩的高跷都是由各非遗传承人免费提供,制作花灯、布艺等所需的材料也由非遗传承人提前准备。

“每次来学校,我都会准备好所有的材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各种花灯的制作方法。另外,我还会给孩子们讲胜芳的历史文化,让他们真正了解家乡。”在花灯制作教室,胜芳花灯传承人牛俊启一边教学生制作传统荷花灯,一边向记者介绍课程内容。

每年春节期间,红光小学的学生都踊跃参加胜芳镇的传统庙会。学校每学期都会颁发“非遗小明星”奖状。

“接下来,我们还将扩大非遗课程的覆盖面,将舞狮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非遗课堂,让他们感受非遗的魅力,保护和传承非遗。”刘雪霜说。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