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今日霸州>文化旅游>详细内容

花会卷 | 旱船:杜岗旱船

作者:徐逊非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19-10-17 10:30:54 浏览次数: 【字体:

旱船,又名“划旱船”,主要分布在霸州东、南部,即旧时水乡地域村镇,现存十余道。

地质史上第四期冰川因气候变暖而开始消融时,太行山一线位于冰川前沿,首先溶化,源山诸河(统称“九河”)首先形成。那时黄河还未形成,其上、中游的水汇聚在我国的西北一个叫做“无达”的浩瀚如海的大湖内。但随着气候变暖加速,古黄河水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溶化加速, “无达”大湖不能再承聚黄河中上流不断增加的洪水,涌淹太行之东,形成“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这正值古史上的尧舜禹时期(距今 6000 年左右),为拯救民于水火,尧命禹治水。禹即“乘四载,决九江,浚畎浍”, “随山刊木”,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这样,黄河全线才由此形成。大禹疏导、治理的这段古黄河,其下游河段,即在霸州南境一线,黄河最终即由此入海(那时天津还在海底)。霸州也即称为“九河下梢”之地。大禹治水,挽救了无数先民的生命,对于这样一位大神般的民族英雄,后人以花会的形式纪念他,当然在情理之中。

霸州境内旱船会的表演及表现形式不一,有单船(一艘),有多船(两艘以上,多为四艘或六艘)。单船与多船配演的角色也多寡不一,情节设计、舞蹈设计也有差异。

单船的表演形式一般为——

坐船小姐:又称“船娘子”、 “仙女”,古典汉服装束,盘发,插花。扎制船系缚固定于腰间,或两手提船帮。

领航艄公:丑装,老生角色,戴笠或毡帽,长髯口。

护卫婆子:丑婆形象,执长杆大烟袋,花手绢,跟在船后。

无赖公子:人数不定,一般不过三名,专事挑逗。

单船的扎制,一般三米左右,宽不过一米五,饰以红绸、纸花、彩灯、彩铃、明镜、扇贝等物。坐船小姐旧时由男性扮演,新中国成立后也有直接由女性出演。

领航艄公的基本舞步,是弓步前行,当左行、右行或转弯时,要亮出“探海”、 “惊涛”、“喜顺”等造型动作,旱船的行演路线全靠他来引领。

船娘子的基本舞步是“碎步”,跟在艄公后面,以小碎步前行、倒退、小左旋、小右旋、串烧小八字、走小十字。

护卫丑婆没有严格舞步要求,但基本为秧歌舞步,他饰演角色的主要功用是看护好坐船小姐,挥舞长杆烟袋随时击退无赖公子们对小姐的挑逗、骚扰。相比“小车会”、 “跑驴”,旱船的舞耍动作要细腻活泼些,风趣多于粗糙的滑稽。

境内的旱船的单船表演一般是哑剧形式,但也有以唱为主,比如杜岗旱船,船娘与艄公、丑婆的独唱、对唱、联唱成为主题元素,且常出演折子戏。这种演出形式以杜岗旱船为典型。东部有些旱船会,艄公、船娘、船婆不唱,而是单加两名角色,在船娘两边,执“手玉子” (五片串起的竹片或铜片),专事花活唱工,这一般是在艄公、船娘、船婆表演一段结束后的间隙开始,或戏词、或曲牌、或乡野小调,且每一唱段结束时的最后一个音节,都要由周边伴奏乐队手们齐声附和一下。

对船和多船的表演只舞不唱,所以伴奏只有锣、鼓、钹、镲、唢呐等,而不加高胡、板胡、大三弦、长笛等戏剧类用乐器。对船、多船出演的故事情节多为《夺斗》、《单枪赴会》、《白蛇传》、《打荆州》等。

旱船的主要技巧动作有“双插花”、 “摸鱼儿”、 “剪子股”、 “龙摆尾”、 “水溜溜”、 “绕八字”、 “蛇脱皮”、 “跑圆场”、 “双龙出水”、 “双过桥”、 “正反葫芦”、 “八仙凌波”、 “横步”、 “自转”、 “晃船步”、 “平碾步”等,体现翻、转、跑、跳、俯、仰、倾、侧、旋等意象,模拟出水行船时经历的漂浮、摇摆、颠簸、旋转、平流稳进等场景。

杜岗旱船

常见的旱船表演是哑旱船,大致形式是:两仙女一前一后,或一个仙女彩妆提着两边布裱扎糊旱船双弦,似坐船,走细碎步。另一人扮艄公,拿船桨,在船周划水。船后或有一媒婆子看护小姐仙女。

杜岗旱船是唱旱船,两个渔家女,一个老渔翁。女坐船,翁划桨。有些年份,为了活跃气氛,创制情节,还要上一些鳖精鱼怪热场捧角。两个渔家女,有独唱,有对唱,有接唱。老渔翁、鳖精虾怪偶尔和一两声。杜岗旱船主要唱的是山西号子、罗罗腔、小车调,尽是古晋曲韵,故此在霸州民间花会中所见。

在唱曲的间歇,渔家女和渔翁还要表演一系列情节动作,比如“船过金沙滩”、 “鱼凫雁”、 “漩窝遇险”、 “横船过渡”、 “波涌浪颠”、 “渡桥”等,这些动作都要随着鼓点走。

杜岗旱船的伴奏配器几与戏剧文武场同。板胡、二胡,大低音胡、横笛、洞箫、底鼓、大镲、小镲、梆子、大小锣、大小钹等,场面花哨。

杜岗旱船会扎糊的旱船长三米,船头、船尾饰置两个大蚌贝,行船时一开一合,强化了表演效果。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