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会卷 | 篓子会(四)
敦煌傩歌的发现,极大的充实了对于民间傩礼的了解,其中最丰富的史料是记载于晚唐和五代的《儿郎伟· 驱傩词》,例如其中写到:“唤中夔(钟馗),兰(拦)住门。弃头上,放气熏。”逾由此可知,钟馗的形象与傩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非常形象化。
此外,孟郊在《弦歌行》中记载了唐代的民间傩仪:“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輥輯訛诗中的第二句“似乎是写钟馗(或判官)与小鬼,那小鬼围着钟馗转,倒像是我们今天也能常见到的《五鬼闹判》一类傩戏。”輥輰訛“唐代官方用方相为主角,民间则用钟馗等为主角,两者同时并存,钟馗没有替代方相。直到宋代为止,民间从来就不用方相驱傩……钟馗等人物则是继承唐代的傩舞节目,并将唐代的钟馗和阎王融合演化出了判官,南宋又发展出五方鬼使、门神等人”輥輱訛至此,篓子会中“五鬼闹判”面具的流变也已大致清晰。明代嘉靖年间任广西提学佥事的黄佐在《泰泉乡礼》中写道:“择童子……皆赤帻执桃木而躁,如各人家室逐疫、鸣鞭而出。”江西省彭泽县黄岭乡老屋湾的《赶野猫》中记载道:“上午、中午、下午三次索室驱疫,称为‘抄家’,家家户户都燃鞭炮响应。”这两则民间驱傩的记载与篓子会中驱傩队伍离开后,各家各户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相一致。通过对傩文化历史资料及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看出,北楼村和崔庄子村篓子会的形式、内容与我国历史中傩仪的演变轨迹相吻合,其典型特征都可以找到出处与原型,因而可以判断现存的篓子会是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