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 堂二里镇太平街的由来
堂二里镇太平街位于堂二里镇东部,既现在的“娘娘宫大坑”东岸,南起九街北至十四街。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清政府为解决从内蒙古高原流下来的桑干河和洋河所带泥沙对永定河(原称无定河)以及北运河这条连接南北的水路运输大通道的季节性淤积问题,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方官承主持,修建了从永清县三圣口乡小朱庄村,经赵家场村、四间房村、马家堡村向东至杨芬港乡的大堤,将季节性的不定河水引入三角淀入海。
然而,这项工程事与愿违,河水带着大量泥沙从三圣口乡的引河口引入大堤右侧,长驱直入於平了中口乡高桥村,并且高涨的河水冲开了土质松软的柳岔口村大堤,使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荡然无存埋于泥沙之下。
从柳岔口大堤泻出的河水泥沙,顺着堂河冲入堂二里镇,使得堂二里地面抬高了3~5米,堂二里这个水乡泽国变成了黄沙飞舞的村落。(记得三四十年前堂二里西中学北侧村民挖井时,在井底我曾见到过芦苇。)堂二里的许多村民深受其害,大量房屋、田产被毁,甚至有的村民被河水冲走,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后来河水在里澜城北改道向东流经天津北仓屈家店入海河。解放后,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下,修建了官厅水库,彻底解决了永定河的水患问题。
柳岔口大堤决口的泥沙於在堂二里镇西南部的同时,河水便积存在了堂二里东部和德胜口村南部的大白淀,使这里变成一片汪洋。每当沥涝年份,永清境内排入淀内水量增加,大白淀水位提高后回灌入堂二里镇,使得堂二里的村民多年深受其害。
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派治水督事韩彧组织里澜城、信安、四间房、牛百万、马家堡等村民出钱出力在堂二里现在的太平街位置修建了一道围埝,解决了沥涝年份大白淀回流对堂二里镇得影响。为了保住围埝,在北端(现在的十四街)修建了“三皇庙”,南端(现在的九街)修建的“七神庙”。后来人们在围埝两侧修建房屋住宅,围埝便形成了一条大街。再后来,人们便把这条给堂二里带来安康幸福的大街称为“太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