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 乾隆三难刘罗锅
刘罗锅本名刘镛,祖籍山东。他的父亲刘统勋是清初名臣,做过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与其父相比,刘镛没有突出的政迹,但名声却大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刘罗锅长期做乾隆皇帝的侍读学士,和皇帝接触多,生出来的故事就多,而从皇帝这个中心生出来的故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一天,乾隆到京西的昆明湖去游玩。在湖边转了一圈,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就想,还是找刘罗锅来开开心吧,就传旨下去召刘镛前来。
不到一个时辰,刘罗锅从京中赶来。见到乾隆,马上跪下说:“臣刘镛奉命前来,祝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一看刘罗锅趴在地上,后背躬起,象个大乌龟的样子。心想,大臣们背地里都叫他刘罗锅,平时上朝时看着也不明显,今天细细看来,这个罗锅可真不小,心里觉得好笑,就随口说:“刘罗锅子,起来吧。”刘罗锅一听,心想,同僚们背地里叫我刘罗锅子,还则罢了,不想皇上身为九五之尊,也这样奚落我,调侃我。一但传出去,同僚们还不天天公开地叫我罗锅子,让我的脸往哪搁?我一定要把皇上顶回去。就跪在地上高呼:“臣谢皇上赐封的隆恩!”乾隆说:“朕赐封你什么了?”刘镛说:“皇上封了臣‘罗锅子’三个字。”乾隆说:“朕封你‘罗锅子’你为何谢恩?”刘镛说:“按大清的赐封典制,每封一个字,每年就多给两万两银子的俸禄,皇上封了臣三个字,每年就加俸六万两,臣怎能不谢恩呢?”
原来,皇帝给人封号,是要按封字的多少加俸的。比如恭亲王的“恭”字,礼亲王的“礼”字,慈禧太后的“慈禧”,都是要按字加银子的,但一般这种封号都是封给后妃或王爷的,大臣没给过封字。乾隆就说:“朕是和你开玩笑的。‘罗锅子’三字也不雅,不能算封号。”刘镛说:“君无戏言,臣已领封了,今后臣就叫‘罗锅子’刘镛,每年就得多得六万两银子。”乾隆心说,好你个刘罗锅,看我怎么整治你,就说:“随朕上佛香阁拜佛去。”刘镛说:“领旨”!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的最高处,是一个木梯的阁楼。乾隆顺着楼梯往上走,上着上着就累了,站住脚问刘罗锅:“刘爱卿,我怎么越往上走越累呢?”上楼能不越上越累吗?这分明是难为刘罗锅这个侍读学士呢,看他如何回答。刘罗锅心想,皇上是心痛那六万两银子呢,一但回答犯了忌,就给我找个罪名处罚我,银子也就不给了。我不上当!刘罗锅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主上楼,步步登高,如同创业。创业是艰苦的,所以就觉得累,但能步步高升,国运兴隆。”乾隆想,这个刘罗锅说话真是滴水不漏,那咱接着来。
上到第一层,迎面供着一尊弥勒佛像,弥勒佛的造象都是哈哈大笑的样子。乾隆对刘罗锅说:“刘爱卿,你看这弥勒佛,为何朝朕笑哇?”刘罗锅想,又要难为我,这难不倒我。随即答道:“弥勒佛是佛爷,皇上也是佛爷。佛爷见了佛爷高兴啊,就笑了。这叫佛见佛笑。”清朝的皇帝总愿把自己比做活佛,这是密宗佛教的传统。乾隆知道刘罗锅会这样回答,关键的问题在后面。乾隆往旁边一闪身,刘罗锅就面对了弥勒佛。乾隆说:“刘爱卿,弥勒佛对朕笑是佛见佛笑,你看弥勒佛不是对你也在笑吗?”刘罗锅就是机灵,微微一笑说:“弥勒佛见了我笑是说,你个刘罗锅跟在皇上后面,弯着个腰,象个大虾米,多可笑哇。他是在笑话微臣呢。”乾隆想,算你机灵,躲过了这一难,咱下楼时再说。
在阁子上拜过佛,乾隆就一步一步下楼梯。走着走着,乾隆冷不丁地站住说:“刘爱卿,朕上楼是步步高升,觉得累。现在朕下楼一步一步走低,怎么觉得非常轻松呢?”刘罗锅早就防着这一手呢,马上回答:“我主下楼后辈(背)要比前辈(背)高,我大清国主一辈比一辈更强,大清国运一帆风顺,您自然就轻松了。”乾隆想,好你个刘罗锅子,回答得真是天衣无缝啊!我就不信问不倒你。马上就说:“刘爱卿,朕看你不管是上楼还是下楼,都是后辈(背)比前辈(背)高哇。”刘罗锅一听,皇上这不是用话绕我吗?我如应承下来,就坏了事了。现在我已是一品官、大学士,再高就是皇上了。后辈要高过我,就有谋反之罪了。可不能顺着皇上的话茬说下去了。就回答说:“皇上,臣的后辈千万不能比前辈高,不然臣就要断子绝孙了。”“怎么呢?”乾隆问。刘罗锅嘻皮笑脸地说:“您想啊,臣的后背是个罗锅,臣的后辈要比我还高,罗锅就更大,后背越高,头就越低,这样不出两三辈,头就贴上了腿,成了对头弯,那还怎么娶媳妇传宗接代呀。”乾隆一听,哈哈大笑说:“那你还要不要‘罗锅子’的封号哇?”刘罗锅连忙说: “臣不要了,臣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