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花会卷 | 此花不与众花同(中)①
“百戏”,诸多民间戏耍之谓。 “花会”,诸多杂散民间戏耍艺娱活动及团社组织之谓。
隋唐宋元花会,其实就是汉晋角抵百戏的传承发展,艺脉相连,艺质相通。综合民间传说及地方史志等典籍推断,花会一词的定名及霸州民间花会活动的普及,盖在明初四次官方大移民之后。明代以前,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及频繁战乱等因素,霸州一直是地广人稀,民间艺娱形式罕见于文献载记。明代建文、永乐间四次大规模官方移民,多由山西迁往河北。三晋之地,也就是山西及河南北部与河北西部,是唐宋以前所谓华夏文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地域。
霸州384个自然村,86个建于明初,属于奉诏迁点的有39个。在此前后,还有由各种原因流入霸州的军户、商贾、佃农、渔民、乞丐等大小族群,加上原住民,霸州迅速发展成人口大郡。这些新移入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移民,很自然将其祖籍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及艺娱项目带入霸州,与土著文化叠和融汇。境内很多移民村不间断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有的花会,举如西部杜岗村、沿清河村庄和胜芳古镇的小车会、划旱船、高跷、鼓会等,通过宗牒会谱,很容易就追溯至明初。
据地方志记载,胜芳元宵灯会,明初已成规模,当时灯会的主要展演活动形式,是在古镇街心广场搭建一座巨大宏伟的“鳌山”。自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八,每晚鳌山上花灯万盏,辉煌璀璨,万众聚仰;而白天,镇属和周匝村镇赶来竞技的各种民间花会,在鳌山周围尽兴表演,或撂场,或巡街,演者如狂,观者如墙。西部岔河集乡杜岗村,是明初第一次官方大移民所建,其小车、旱船、杠箱、龙灯等民间花会,就是随移民一起移入,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