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卷 | 霸县(中)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 1167 年)降信安军为信安县,隶霸州。大定二十九年(公元 1189 年)置益津县入霸州,章宗承安三年(公元 1193 年)霸州辖益津、文安、大城、信安四县,属中都大兴府。宣宗元光元年(公元 1222 年)信安县升为镇安府。元太祖十年(公元 1215 年)霸州辖益津、文安、大城、保定四县,属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太宗七年(公元 1235 年)安次县入属霸州,宪宗九年(公元 1259 年)固安县来属。中统四年(公元 1263 年)省益津县,世祖至元二年(公元 1265 年)复置,同年省保定县入益津县,属中都大兴府,至元四年(公元 1267 年)复置保定县。至元九年(公元 1272 年)霸州改属大都大兴府,至元二十一年(公元 1284年),霸州辖益津、文安、大城、保定四县,属直隶中书省大都路总管府。明初废益津县,霸州领文安、大城、保定三县,属山东行省北平府,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改属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公元 1376 年)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成祖永乐元年(公元 1403 年)属北京行在顺天府,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 年)改属京师顺天府。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 年)属京师顺天府南路厅。世宗雍正六年(公元 1728 年)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直属顺天府,霸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
民国二年(公元 1913 年)改霸州为霸县,为京兆之地。1928 年归属河北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霸县属冀中十分区领导。1946 年,原属文安县北部边沿的胜芳、苏桥等 36村,与霸县合并,组成胜霸县。1949 年建胜芳镇,恢复霸县,属天津专区管辖。1958 年,固安县、永清县并入霸县,1961 年分出,恢复原县建制。1970 年,天津专区改称天津地区,霸县属之。1974 年始属廊坊地区至今。
霸县地处冀中平原海河流域,县境东西长 60 公里,南北宽 20 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为二千五百分之一,海拔 2援5~10 米,东部分布有沙丘。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 11援5益,一月最冷平均气温-5援6益,七月最热平均气温 26援2益,极端最低气温-28援2益,极端最高气温 41援3益。年平均降水量 543援3 毫米,75豫集中在 6~9 月。年日照 2762 小时,无霜期约 180 天。霸县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层深厚,适宜耕作,大体可分为 3 大土类,11 个土属,56 个土种。大部分属潮土型,成土母质为壤质冲积物。壤质潮土占 39援9豫,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风沙地及中部地带,粘质潮土占 39豫,分布在分洪区和中部低洼地带,粘质潮土占 12援3豫,分布在东部风沙地带,盐化潮土占 8援8豫,分布在南部地势低洼地带。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1援2豫。县内较大河流有大清河、亭河、牤牛河。大清河流经县境南部,境内长 53 公里,中亭河流经县境中部,境内长 58 公里,两河上游因受白洋淀滞洪控制,现已成为时令河。两河之间为溢洪区,西段称溢流洼,东段称东淀,总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牤牛河上游有太平河等河道汇入,是霸县排除北部沥水的主要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