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政务专题>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内容

霸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2-28 09:41: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08年2月27日在霸州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 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结与回顾

 

2007年,在中共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发展主旋律,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

一、放大坐标,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1234”发展方略为统揽,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县域总体发展框架。

调整新站位——审时度势,确立了“置身沿海,对接京津,抢抓机遇,迅速崛起”的思路,力促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加快实现率先发展。

确定新目标——立足市情,把握县域发展规律,把财政收入增速由25%调整到35%以上,力争七至十年超百亿。

谋划新布局——以城带乡,把新胜芳纳入霸州城市发展大盘子,确立了“一市两城”的城市发展格局、三大板块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城式、组团式、连线式”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实施新举措——协调推进,兴产业、上项目、优环境、抓文化、育人才、重民生,全力打造助推霸州崛起的战略支撑。

强有力的基础性工作,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6.05亿元,增长54.8,增速居廊坊第一;占GDP比重达到10%,提高1.7个百分点。GDP完成160.3亿元,增长19.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0元,分别增长24.4%和12.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2倍。被评为全国唯一县级“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荣获全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燕赵杯”竞赛金奖,晋级省级卫生城市序列,并被列入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新兴中等城市。

二、推进转型,力促县域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

突出项目主线,发挥民企优势,经营产业资源,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调整,经济建设以好促快。

扩充市场主体。同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保障战略支撑项目迅速生成,带动企业扩张,促进全民创业。年内新增民营经济单位2542家;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增至62家,其中千万元以上企业16家,亿元以上企业2家;民企纳税增长45%,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86%。

狠抓项目落实。全力推进“315”工程,年内全市列统千万元以上项目323个,总投资587亿元,增长7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9个,计划总投资53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个,当年完成投资32亿元,增长129%。用投资结构优化力促产业升级,全年争列省重点项目22个,位列全省第一。

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机制,健全招商网络,“5·18”商务节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146.2亿元,合同引进外资和利用域外资金10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1.23亿美元。年内新增三资企业5家,注册资本1429万美元,增长14倍。

鼓励自主创新。引进了中科院钢铁中试基地,以民企为主体研发了4项共性和关键技术,完成了3项省科技成果鉴定,申报专利60件,新增廊坊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和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

提升载体平台。高标准建设三大精品园区,推进园区由办企业向办产业转变,运作了一批园中园项目,做大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园区项目投资密度达到120万元/,新增重点项目入区率、产业关联度分别达到70%、75%,园区项目区财税贡献率超过50%。

三、繁荣文化,全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扎实推进“四乡一镇”品牌建设,努力打造“百年城市”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霸州城市魅力不断增强。

推进霸州历史文化研究。挖掘了一批文史信息和资料,    8项民俗文化被列入廊坊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出了《李少春丛书》、《霸州民歌集》、《霸州历史文化名人考》等系列研究成果。

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市文博馆、科技馆建设工程;胜芳古镇复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文化大院、农村图书室、有线电视干线网络向全辖区覆盖,文化信息共享网点遍布城乡,以市区精品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文体中心为纽带,村街文化大院为基础,特色文化家庭为补充的城乡文化网络业已形成。

    推进霸州文化品牌创建。组织了李少春诞辰88周年纪念活动,引进了“鲁能杯”中国乒超联赛和全国热气球节,承办了中国作协诗刊社全国诗歌笔会、省新农村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巡展等系列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月月唱大戏”、书画赛展、诗词创作交流形成经常性机制。“中国温泉之乡”申报成功,李少春纪念馆晋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引进了一批五星级温泉酒店,以温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主的现代旅游产业强势起步。

推进文化活动的普及。完善文化名城建设的资金投入、表彰激励、文体交流、活动组织、设施管理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各领域融合、全方位辐射的文化发展大格局。用文化提升经济发展层次,组织了“中国家具环渤海发展论坛”、第一届“中国·胜芳”金属玻璃家具采购节和中国金属玻璃家具设计大赛;启动了“民营经济大讲堂”;完成了首批重点企业文化策划;已拥有省级以上商标17件,“梅花”晋级全国驰名商标;富沃德、胜宝等8家企业入选省第四批信用优良企业。

四、关注民生,健全增进全市人民福祉的社会发展体系

以人为本,公共财政向“百姓急需、社会难点、历史欠账”倾斜,把力量用到最困难的地方和最需求的弱势群体身上。

扶助弱势群体。力促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农村低保对象占农业人口比例提高到2.2%,人均月补差提高35%。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1.4%,7所敬老院达到廊坊星级标准,2所中心院达到三星标准。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孤儿实现了集中供养、分级就学。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白内障复明工程,建立了1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安排残疾人就业4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其中“4050”人员486人。

提升社会基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2.7%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7.7%,高考上线人数增长32%。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启动“两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取缔一批“十五小”企业,增上了5个小型废酸处理厂,中亭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了三位一体的大防控、大调解体系,平安霸州建设稳步推进。

推进新农村建设。办好“六项工程”、“18件实事”。优先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社保。启动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3.4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6.10%。31所农村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园标准。完成了53个农村公路修建项目。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启动新农村试点工程,推出了11个电气化建设示范村,11个村庄改造进入设计施工阶段。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突破。计生、民族、宗教、民政、妇幼、防疫、国防动员、新闻出版、气象等工作均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丰收。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霸州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各阶层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霸中省直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霸州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的看,霸州发展具备了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补课”和赶超的双重压力,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骄傲,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能有丝毫的停滞,必须以无坚不摧的精神状态、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霸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扎实做好2008年政府工作

 

2008年,我们将按照“置身沿海、对接京津、抢抓机遇、迅速崛起”的总体要求,坚定落实“1234发展方略,努力优化政府职能,全力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据此,确定年度发展目标是:全市GDP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和7.5%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提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力促加工企业与装备制造、重工产业配套链接,形成更多“霸州制造”。规划建设“霸业硅谷”,打造新型玻璃建材生产基地。强化金属玻璃家具产品研发,提升“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国际市场竞争力。

制定规划,放宽政策,加快形成有霸州资源、文化和市场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承接京津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高标准建设温泉公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胜芳产地物流中心建设,推进东部地区二三产业协调并进;启动津港物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造廊坊乃至河北接轨滨海新区的物流产业平台。

以“大项目攻坚年”为统揽,力促“315”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尽早投产;深化对内对外开放,落实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土地政策,将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积极争列一批省重点项目。继续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银企对接服务,努力夯实项目工作的金融支撑。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污染,淘汰涉污行业落后产能;加强对排污大户在线监控,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园区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控制,严格落实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围绕环保做产业,围绕环保建园区,围绕环保搞配套,围绕环保促循环。建立能耗监测预警制度,推行差别电价政策,探索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排放总量有偿平衡体系。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三年任务目标。

组织园区会战,力促项目园区化、居民社区化、园区城市化。健全园区软件配套,做到有高水平规划,有战略投资者,有专业招商队伍,有招商中心,有环境评价。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年内三大园区主体框架全部拉开,基础设施同步达标,环保设施基本到位,与京津接轨的通讯、公交、金融、海关等功能同步跟进。启动规划区村庄整理改造,健全园区招商、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统筹安居、就业、社保、收入及项目和生态建设,高标准推进新园区、新社区、新农村建设。

强化行政推动、市场引导、政策保障,推动全民创业。努力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全民培训、推进全民就业、提供金融服务、扩展担保平台,保护一批低税费企业,涵养一批零税费企业,储备一批无登记企业,加速市场主体扩张。创办一批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新增民营经济单位1000个以上。

二、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水平

以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全力推进五项文化精品工程和胜芳古镇一期建设。全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引进承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体赛展、艺术交流和专业演出活动。组织霸州历史文化高端研讨会,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在学术上确立霸州城市的历史地位。

健全十大文化体系,发挥文化教化功能,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推进民俗民风的升华、诚信理念的提升和良好道德的养成,努力造就有素质、有道德、昂扬奋进的新一代市民群体。把握“百年城市”发展规律,把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打造有独立性格的主题文化城市。用文化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发展企业文化、涵养信用文化;办好“民营经济大讲堂”,提升企业家素质;依托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办好家具文化节和家具论坛。

放开、搞活文化市场,吸引外资、民资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资源开发,以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研究和组织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把“四乡一镇”建设引向深入,谋划包装书画和戏曲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形成高端文化产业基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整合文化产业,引导发展关联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体。

三、努力推进社会和谐

围绕“百姓急需、社会难点、历史欠账”建设惠民工程。建立健全扶贫解困长效机制。抓好孤儿救助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着力解决饮水安全和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建立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扶贫助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到学有所教、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全力支持有能力的人干事业,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分享发展成果。集中开展交通、市容、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做好规范、落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工作。严格价格管制。建立食品监督网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均衡教育发展,增强教育就业功能。启动廊坊第四医院外科楼新建和市第二医院迁建工程,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网络。推进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倾斜,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住房、医疗、培训、养老等多方面保障失地农民的既得利益。积极探索广大农民由“以地养老”向“以房养老”、“以保养老”、“以业养老”转变的途径和方法,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根本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以法律为调控手段、以道德为调控手段和以经济为调控手段管理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大防控、大调解体系的独特作用,把苗头化解在萌芽阶段。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霸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范化管控体系,完善“市、乡、村、企”安全生产网络,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推动计生、民族、宗教、审计、国防、气象、档案、文史、统计等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推进“两城”建设。市区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以十大市政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环卫投入;治理城市“八乱”;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雨污分流,修复水系生态;完善绿地系统,建设环城精品景观大道,搞好牤牛河、龙江渠堤坡绿化和景观节点绿化,加快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城建格局。三年投10亿再造新胜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引进天津公交和通讯专线;治理存量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廊大路镇区段景观大道和清北干渠沿线景观带。同步推进古镇保护性开发,建设南环路,局部恢复洼淀景观,再现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风情。同时,以“两城”为龙头,加强城镇组团规划,建设中心城镇社区、产业功能区和生活配套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中心。

推进城市社区管理改革。组建市区街道办事处,将29个城中村改建为社区居委会。探索城中村集体经济和村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区党建、服务、教育、文化、治安、卫生、就业等基础性工作,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房办公的基础性问题。推动城区万米网格化精细管理,整合部门管理职能,分离管理与监督事权,建立主动为群众服务的协调联动机制。调整城市准入门槛,鼓励创业型外来人口进城,提高人口膨胀质量。

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四新加强农村生产性、生活性、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要发展新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和股份制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促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要谋划新布局。推进三个1/3”的规划和建设进度。按城市社区标准改造发展好、实力强、邻近城镇的大村,置换土地建工业区,让农民到企业就业,腾出耕地发展新型合作农业,实现“企业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业公司化”;提升经济条件和村政规划较好但“平改楼”尚不成熟村街的基础设施质量,让农民住平房享受社区待遇;力促小村、偏村、弱村向第一类大村集中,腾出土地搞集约的工农业开发。要涵养新风貌。依托“四乡一镇”建设,培育有霸州特色的新型农村文化,力促传统农民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农民转变。要建立新机制。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推进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积累、农民收入保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机制,在具备条件的村街适时组建工业服务公司和农业开发公司,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走向企业,推进全民创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各位代表,2008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全市人民团结协作、合力攻坚,让我们在中共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拼搏进取,为建设民富市强的新霸州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