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任 潘建成
三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1.6,环比连续2个季度呈上升走势,二季度比一季度上升0.2点,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0.3点;同比来看,则分别比前两年同期水平低1.2点和0.5点。景气指数环比回升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出口、投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均呈现好转。
反映农业经济景气状态的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0.0,虽比二季度下降6.7点,但继续在显示正常的“绿灯区”运行。预警指数回落一方面与农产品价格回落导致名义零售额增长放缓有关;另一方面,国际粮价下跌以及国内粮食库存高企造成谷物等粮食进口的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综合来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关联密切。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由产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由规模化标准化消费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由忽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消费转向更加生态、绿色、安全的消费。这些趋势反映在农产品需求上,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追求食品消费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进程加快,食品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29.7%,而1990年该比重在50%以上。这并不意味着食品消费相关产业没有发展空间。事实上,这恰恰是对食品消费相关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单纯地满足温饱向追求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和饮食文化方向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百姓餐桌、肉蛋奶消费快速增长,以及各具特色的大众餐饮消费发展很快,均反映出食品消费从量向质的转变。
二是旅游、休闲养生需求的上升带动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以农村、农业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居民旅游休闲支出比重不断上升。2014年,人均旅游花费为839.7元,是1995年218.7元的3.8倍。乡村游、体验农业逐渐兴起。据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亮点之一。
三是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带动健康食品、保健品及中药材等需求的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5%,达到国际老龄化标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带动健康、养老产业步入快车道。就农业方面来看,保健品、中药材种植将进入重要发展阶段。近些年,我国居民中药材及中成药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保持温和上涨,同比涨幅在2.2%至4.5%之间,明显高于同期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反映出市场对中药材的强劲需求。在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将推动我国中药材需求的新一轮快速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农业发展需顺应市场需求的转变,满足不断提升的品质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等各方面需求,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适应膳食结构的改善和营养需求的变化,大力推动结构多样化的农产品供给的增长。要充分研究老百姓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包括粮食、禽畜产品、蔬菜、水果等之间的结构变化,同时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农产品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适当调整相关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尤其要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和食品品牌,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与此同时,需要加强诚信社会建设,为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创造一个良性互动的环境。
二是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同时推进,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产业相融合,将农业与加工销售、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相结合,提升农村休闲旅游的附加值。“硬环境”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净化、美化农村环境;“软环境”方面,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农业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培育;通过多媒体、多平台开展宣传推介。
三是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通过统筹优质中医药资源,扶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医养融合,带动中药材种植、生产以及中医医疗、养生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