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普惠金融落到实处——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
近年来,资金“脱实向虚”趋势明显,资金空转、实体经济“喊渴”。其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此次会议明确,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
“普惠金融是金融民主化的体现,立足当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大型商业银行一直是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和国家队,目前不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陆续行动起来。4月12日,建设银行率先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推动政策落地。紧接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也陆续成立。中国银行将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基础,整合相关业务,迅速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其实,“事业部制”在“三农”、小微领域早有尝试。2008年以来,农业银行持续推进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3月末农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工行也在推进小微企业事业部方向上探索多年,成立了近200家小微金融业务中心。
“商业银行应在普惠金融战略规划、事业部职责定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考核激励政策、差别化授权管理等方面,做好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准备工作。”董希淼说。
会议指出,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采取专门的信贷评审、风险管理、资源保障、绩效考核等机制,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
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后,将打造包括单独的信贷管理体制、单独的资本管理机制、单独的会计核算体系等在内的“六单”机制,通过专业化经营、差别化考核评价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通过独立的人、财、物让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普惠金融领域,是普惠金融落地的有力保障。“对商业化的金融机构来说,普惠金融领域收益低、风险高、成本高,需要配套的政策提供支持,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完善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差异化监管等措施,并与促进“双创”等政策相衔接,发挥财政担保体系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
专家表示,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普惠金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社会性,但如果盈利与成本和风险不匹配,财务上不可持续,最终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政府应完善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建立普惠金融评价指标,对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建立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普惠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构建农村征信体系,提升农村信用基础水平等,各项政策协同发力促进更多资金进入普惠金融领域。”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