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政务专题>规划计划>详细内容

关于制定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草案)的说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14 10:18:07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中共霸州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

杨 杰

(2005年12月5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对《建议(草案)》(以下简称《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建设成就和当前发展形势的基本分析

    《建议》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紧紧依靠、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政绩观,坚定不移地弘扬发展主旋律,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圆满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

    《建议》指出:“霸州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判断,是我们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深刻认识霸州具体发展市情的前提下得出的。业已形成的“三大基础”,扑面而来的“五大机遇”,赋予霸州发展优势以新的内涵,使我们在今后五年谋求跨越发展成为可能。

    用动态的眼光审视机遇,用统筹的理念加快发展,我们还必须正视霸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积累和派生的若干矛盾和问题。从我市的发展阶段看,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这一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的加快,历史发展积累和现实发展派生的若干社会矛盾以及经济发展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我们绕不过、躲不开的重大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好了就是发展机遇,处理不好就是瓶颈制约,甚至成为影响发展全局的巨大危机。

    二、关于指导思想的基本内涵

    站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迎头破解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在未来的五年中走出一条目标赶超型和经历压缩型的跨越之路,走出一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效率与质量、项目与环境多重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经济总量与运行质量同步提高、人民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同步提升的“壮县富民”之路。这既是全市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基此,《建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的一个中心、两个定位、三大目标、四大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也是解决霸州今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保持内在各要素相互平衡的发展。因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五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效率优先;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三化互动”,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五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发展,不发展半点科学也没有。在今后的五年中,要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摆在中心的位置,一切围绕中心,一切服务中心,一切服从中心,抓住历史机遇,扩充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实现霸州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建议》依据霸州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提出了“两个基本定位”:

    提出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发展定位,是依据我们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而确立的基本思路。要按照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推进全市的工业化进程,形成霸州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打造凸现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品牌。要按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发挥霸州独特的区位优势,用现代物流的理念整合商贸、流通、交通、市场、信息资源,形成融通京津、辐射华北的物流中心。要按照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大龙头、大流通、大基地三位一体的农村经济格局。要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和挖掘区位、交通、古迹、温泉和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潜在优势,建设与京津旅游业错位发展、特色互补、理念相容的旅游新城。

    提出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定位,主要是考虑霸州在环京津城市群中的城建特色,打造接轨京津的综合环境平台。人本化就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市民需求搞城建,完善方便市民生活的精细化城市功能。生态化就是要打造霸州的自然环境特色,以环城森林和市内园林为框架、以社区绿化、庭院绿化和厂区绿化为组团,形成具有平原城市特色的绿地系统;以天然水系为基础,以景观水系为补充,形成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的水系结构;加之规范的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管理,霸州一定能够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气爽的生态城市。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的规划、现代的功能、现代的设施、现代的管理、现代的产业来打造城市,以此来带动全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确立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霸州的目标定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体系。

    所谓“经济强市”,就是在未来五年内全面增强霸州的综合实力,具体要求就是“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增速加快,人均水平提高”,在河北省位次前移,在廊坊争当排头兵。按照这个要求,确定“十一五”全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5%,五年翻一番,期末达到23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三年翻一番,期末达到23亿元,力争达到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不低于8%和6%。
[page]
    所谓“文化名城”,就是要在充分保护、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上,充分借鉴、消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涵养、传承和张扬霸州的地域文化性格,以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筑文化和市民道德素养为载体,塑造和经营具有独特人文景观和美学价值的文化风情,以此丰富和凸显霸州在区域发展中的文化吸附作用,进而形成加快发展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因此,《建议》把文化建设放在霸州未来发展战略支撑地位,打造文化品牌,展示独有风格,凸显城市特色,形成吸附效应。加快建设文化名城,一方面要发展文化事业,增加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一流的文化发展平台,特别是要在文化景观建设上,既要注重包装整合历史文化遗产,修旧如旧,恢复传统风貌;又要注重现代景点的开发,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人文景点。另一方面要振兴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放宽投资渠道,促进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

    所谓“和谐霸州”,就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体系。按照这个要求,必须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让基层、让农民分享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必须统筹区域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格局,缩小县域东西部发展梯度差;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承受力的平衡,以生态建设促经济发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统筹县域发展与对外开放,充分开发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全面提升霸州的区域竞争力。

    提出工业立市,民营壮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既考虑到我们现有的发展基础,又考虑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形成我市“十一五”期间的战略支撑。

    工业立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中期经济运行的明显特征就是工业带动型,现阶段,工业是成长最快、带动力最强的产业,同时,对财政贡献能力以及对社会就业的吸纳能力也最强。只有工业充分发展,才能反哺农业,带动三产。按照工业化规律和产业演进规律,我们有必要确立并实施工业立市战略。

    民营壮市是由霸州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民营企业是目前霸州经济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三个80%”( 8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80%以上的投资来自民营,80%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民营)的独特作用表明,没有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就没有霸州的跨越式发展。

    开放强市既是对过来“双向开放”战略的延伸和升华,也是对新时期抢抓“五大机遇”的具体化。实现霸州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推进霸州的大开放,靠大开放引进域外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优秀人才,带动传统产业迅速升级和企业迅速扩张。同时,借助开放整体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也使得我们能够在整体上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工业的不断壮大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为科教兴市提供了物质基础,特别是一些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具备了领跑行业发展的资质。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发展教育事业,振兴教育产业,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加快产业升级,摆脱低水平封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三、关于霸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发挥民营优势,壮大优势产业


    民营经济在霸州经济构成中总量最大,贡献最大,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活跃的拉动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在长期市场竞合中形成了四个优势:一是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资本;二是拥有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优势;三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条;四是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县域发展,关键要把民营龙头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链条做精做长,在更高层次上与国际市场接轨。

    《建议》强调,要保持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势态,就必须分类指导,扶优扶强。要创造性地落实好“非禁即入”政策,靠政策扶持、环境保护和制度激励,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和企业家资源。要努力突破土地、资金、能源制约,举全市之力抓一批投资亿元乃至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通过增资扩股上项目,推进三个梯队良性互动,培育一批立市强乡的支柱型企业。八大优势产业为霸州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在壮大传统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下功夫。因此,《建议》着重指出,要加强引领性服务,解决好社会投资热情与县域产业空间有限的矛盾,使主导产业沿良性轨道发展,加速产业整体上档升级。为此,《建议》还要求,要把优惠政策向优势企业倾斜,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争创一批知名品牌,与国际惯例接轨,打入国际消费市场。借助产品的市场美誉度提升霸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要重点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抓大不放小,只有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有大型骨干企业的诞生。《建议》从壮大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中西部乡镇,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张、提升中小企业群体上”。抓好胜芳国际家具博览中心等骨干专业市场建设,靠主导产业的孵化派生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细化行业分工,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靠特色壮大优势,靠特色增强优势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要推进民营企业现代化建设。《建议》要求,要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家族的小圈子,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否则就无法与市场真正接轨,就无法做大做强。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开展强强联合、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建一批强势企业集团,打造主导产业航母。
[page]
    (二)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产业层次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结构调整的主导,决定着霸州在未来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但只靠在传统产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很难形成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因此,《建议》把扩大开放作为我市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

    要改进招商方式,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采取多种招商形式,把企业家作为招商主体,积极开展文化招商、会展引资等活动,建设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多语种翻译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和精通国际经贸规则的公务员队伍;完善招商机制,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对乡镇和市直明确招商引资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能力”进行考核;完善奖励机制,重奖招商引资的突出贡献者。变坐等招商为积极“走出去”招商,变局部招商为全方位招商,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营造出人人招商、全社会招商的良好氛围。

    要完善招商网络,实施重点突破。要以国家编制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为契机,加快实现与京津的资源融通、交通互联、市场互通、信息共享、产业互补,依托驻京津办事处,加强与各驻华使馆及跨国公司商务代办机构的联系。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接与合作,在重点区域设立招商办事处。形成以园区招商中心为依托,“三大经济圈”招商办事处为骨架,各驻华使馆及跨国公司商务代办机构为纽带,连接国内外的全球招商网络。力争引进一大批南资北移、京津外迁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霸州。

    《建议》特别要求,扩大对外开放一定要立足提升产业层次。一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招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也是招商引资机遇,要包装引进一批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争列省以上计划盘子;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招商,借鉴工业发展模式,大力引进三资农业项目,让三资农业“左手牵市场,右手牵农户”,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争引一批生态链项目,集中引进一批产业航母和旗舰型企业,实现域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团地化发展。

    (三)优化软硬环境,打造与京津接轨的平台


    未来区域竞争靠的是实力,比的是环境。增强县域竞争力,只有搭建与京津冀经济圈接轨的环境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以我为主,错位竞合发展。《建议》强调,在硬环境建设上,要立足于我市的区位特点,站位于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整合作用、先导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重点在城市基础设施、城乡功能设施、交通网络、电力设施、水利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软环境建设上,以建设诚信霸州、效率霸州为目标,加快实施标准化、信息化以及信用、中介服务等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银企密切合作、良性互动;大力提升人文环境,全面加强社区文明、市民道德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人、鼓舞人,进一步夯实县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要在建设“人才高地”、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通过狠抓软硬环境建设,在未来五年内全面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统筹城乡发展,以城镇化活跃全局

    城乡统筹是《建议》体现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聚集,加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一手抓文明生态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这样的思路和背景下,提出“三化互动”的战略举措,意在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活跃全局的重要力量,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努力开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崭新局面,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三大板块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平台,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功能的载体。因此,《建议》将其作为全市的战略工作重心。三大板块上接城镇、下联农村,对外承接京津辐射,对内促进要素聚集。三大板块涉及了全市90%以上的人口和企业,其中,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西部以开发区西扩为核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娱乐业、商贸物流业,构建二、三产业兼容的综合经济板块;中部以胜芳经济协作区为核心,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园,打造引领国际家具行业潮流,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中国北方现代制造业基地;东部以扬芬港新城为核心,建设承接天津辐射,高科技、外向型、现代化制造业基地。靠完备的设施和功能聚集人口和企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将以市区和胜芳两城为重点,精心打造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在城市化、工业化上实现重点突破。同时,按照功能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活跃、生活便捷的发展要求,加强南孟、煎茶铺、信安、堂二里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民营企业向城镇聚集、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过渡。

    《建议》强调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认真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落实好党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资源节约的生产消费模式;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宁静、绿化”五大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page]
    (五)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霸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增活力,创新提效率,《建议》用较大篇幅阐释了未来五年改革创新的主要内涵,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在胜芳镇推行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根据发展需要设置机构、配备人员。进一步理顺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责权统一的县乡财政体制,增强乡级公共支出能力;调整目标考核和利益分配机制,将异地安置项目指标统考列入引资乡镇,税收地方留成由引资乡镇和属地按比例分成。

    二是创新政府服务机制。以“七大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费中心、中小企业投诉中心、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项目咨询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统揽,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服务和“一条龙”服务,做到“一个‘漏斗’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在政府系统率先实现“双提”。

    三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用人机制。建立背靠政府、面向社会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动态档案管理系统,与京津冀人才库联网,大力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研究制定专利、专业技能入股的激励政策,加速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换。靠用人机制的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积极培育和开放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职业教育、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专业市场。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资产托管服务机制,筛选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为上市融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建立新上项目与银行沟通机制,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投融资;稳妥开展委托投资和风险投资业务,探索建立民资参股的民间商业金融机构;健全土地二级市场,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六)推进协调发展,建设“和谐霸州”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省委也就“和谐河北”建设提出了“五大协调、四大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把中央和省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和谐霸州”建设,是我市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目前,我市已进入发展的加速期,同时,也进入了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客观上影响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使得我们可以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打造“和谐霸州”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特别是要让基层、让农村、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建议》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为重点,围绕促进协调发展,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建议》强调,要不断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构建以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为主体的立体终身教育格局,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机制,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关注和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全力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用“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大力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形成“求真、实干、创新”的良好作风。

    以上说明,供各位委员、同志们审议时参考。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