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政务专题>规划计划>详细内容

中共霸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14 10:06:18 浏览次数: 【字体:
(2005年12月5日)

    中共霸州市委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廊坊市委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霸州实际,就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1.“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廊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过来的五年,加快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建设“和谐霸州”上。在目标定位上,破骄戒满,用“近赶·远追”统一全市的意志和行动;在发展思路上,革弊兴利,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一致性;在组织保障上,选贤任能,不断壮大“四化”干部队伍;在舆论导向上,激浊扬清,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旋律。各级各部门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霸州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过来的五年,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年底,全市GDP可达115亿元,财政收入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9%和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1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5%和5.95%。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5:60:29.5发展为8.3:64:27.7,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九五”末提高2.6个百分点。培育了一批产业龙头和骨干税源企业,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传统特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电子、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软硬环境“双十工程”稳步推进,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软硬环境平台不断提升。三大经济板块开发建设成为县域发展的新亮点。市场功能不断健全,重点领域改革有了较大突破。

    ——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过去的五年,我们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教、卫生、环保、保险及文化体育等基础性社会事业对县域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完善了公共财政和大社保体系,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矛盾和问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互促互动。我们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文化体系建设逐渐完备。“法理、诚信、敢闯、争先”作为一种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正在成为推动霸州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动力。

    2.充分认识和把握诸多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逐步由设想转变成现实。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我们加快发展步伐开辟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使蓄势待飞的霸州面临着触手可及的发展机遇。

    ——入世扩大了霸州参与国际资源转换的空间。特别是为发挥我市的产业配套优势,推进生产要素对接,扩大产品出口,引进外资项目,实现由资源推动的内循环模式向由资本推动的外循环模式转换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大北京战略规划的启动,增强了我们与京津在经济要素禀赋上的互补,霸州可更有机的承接京津辐射,实现以我为主、主动融入、错位发展、竞合发展。

    ——奥运经济不仅给我市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随着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转轨升级,霸州可以凭借三大经济板块的低成本平台、现代制造业对接优势以及地方政策优势,承接更多的北京外迁企业,争取更多的体育产业项目落户霸州。

    ——南资北移加速给霸州借势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宏观调控加大了对南方企业的“挤出”效应,霸州生产要素价格、供应优势,以及京津冀三角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具备了整体引进南资,推进南北民企合作的先决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带动霸州开放向更高层次跃迁。津霸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联系密切,海河开发以及滨海新区建设给天津带来的发展机遇,就是霸州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客观审视面临的压力和矛盾

    在发展进程中,我市纵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差距仍然很大,面临着“一难两易”(赶超前者晋位很难,而拉大与先进县市的差距和被位次接近的县市超过却很容易)的现实,在廊坊市内与三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全省与迁安、武安等县(市)相比差距逐年拉大,且随时有被挤出省“十强”的危险;与昆山等全国“百强”县(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矛盾依然突出:

    第一,历史发展积累的若干社会矛盾。企业改制包袱沉重,公共债务量大面广,体制转换成本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等。这些关乎全市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危机。

    第二,现实发展伴生的若干社会矛盾。受过来项目总体水平不高,占地补偿支付能力不强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充分就业将成为霸州未来发展最大的社会问题;工业结构性污染形成的生态危机和粗放发展引发的资源危机,使我们面临着来自社会、来自舆论、来自周边地区的巨大压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导致的结构性失业,以及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保、就业和弱势群体救助机制缺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第三,经济发展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一产占比下降快与涉农劳动力转移慢成为阻碍霸州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问题。全市人口60%以上是农民,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但由于农民非农就业的不稳定,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还很强。同时,传统农产品很难满足产业化工业生产的品质需求,农业产出效益较低。第三产业总量不足,特别是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配送、金融保险、质押抵贷以及精算、验资、评估、审计、报关、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型三产严重缺位,无法与京津现代环境平台接轨。从产业、产品结构上看,绝大部分行业、企业处于大市场分工的底端,“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特征明显,80%以上的中小企业仍属“三无”经营 (无商标、无品牌、无标准),难以获取入世后的大市场准入证。

    4.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是我市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优先发展工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要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规划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规划在思想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科学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在原则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效率优先和以人为本;在内容上要体现霸州特色,符合霸州发展实际;在功能上要兼顾指导性和约束性;在方向上要贯彻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廊坊市三届九次全会精神,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使之真正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纲领,成为霸州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
[page]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实施工业立市、民营壮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凝神聚力,提速增效,晋位争先,壮县富民,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

    6.“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确定“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五年翻一番,到“十一五”末达到23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三年翻一番,到“十一五”末达到23亿元,力争达到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不低于8%和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环京津都市圈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按照规划蓝图,未来的霸州将是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三个文明”并进、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霸州。围绕这一思想和工作目标,需要全市上下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不断开拓、勇于实践。

    “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实施好具有战略意义的五大工程。实施主导产业工程,进一步壮大金属延压、钢木家具、塑料加工、机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八大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园区经济工程,以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扬芬港工业新区三大经济板块为支撑,以各类工业小区为依托,提升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全市工业的集群发展。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提高政务效率,提升软环境整体建设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实施机制体制创新工程,推进行政体制、城乡管理体制、社会公用事业等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立和完善国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劳动保障、全民健身、公共安全等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我市市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必须突出“壮县富民”这一主题,通过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张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各级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凝神聚力、晋位争先、加快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条件。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效率优先,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城乡生产、人居环境,为更快、更好发展搭建更高层次平台。要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狭隘观念,把维护和实现好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未来发展注入活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要抢抓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契机,发挥、培育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与京津的融合步伐,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三化互动”,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积蓄后劲。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工业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基础,把城镇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关键,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产业向三大经济板块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调推进。
[page]
    三、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

    8.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按照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不断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要认真搞好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长远培育的重点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体系。坚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进而带动一产和三产的发展;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现代物流、现化旅游业的发展。按照依托园区、培育基地、打造集群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把金属延压、金属玻璃家具、塑料加工、机械加工、林木加工、食品加工、线缆制造、乐器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争取培育一批年纳税5000万元、亿元以上的纳税大户。

    9.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按照“抓龙头、促集聚”的思路,积极抓好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加强钢材冶炼、钢木家具、金属制品、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以前进钢铁公司为龙头的钢铁生产集群,以胜芳镇国际家具城为龙头的钢木、玻璃家具生产、销售集群,以京华金属制品、鑫达彩板为龙头的金属延压产业集群,以王疙瘩制板工业区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以梅花味精和华农大豆为龙头的食品加工集群,提高集群经济的规模效益。

    10.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借引为主、引创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产业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科学整合、高效利用域内外各种资源,建立完善以开发区、扬芬港工业新区为龙头的科技孵化,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以产学研资多元联合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投融资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把霸州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科技创新的活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基地。

    11.提高“三大经济板块”建设水平


    加强对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扬芬港工业新区的领导,创新三大经济板块的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区域规划,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各个经济板块的产业定位,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提高投资强度和开发水平,增强三大经济板块的综合效益。把三大经济板块建设成为我市产业、科技、人才、资金聚集的平台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此外,中西部地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张中小企业群体规模上,扩大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打造一批工副业专业区、专业村。

    12.集中精力上项目

    围绕四大产业定位,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主体工业化、项目工作园区化、项目招商责任化、项目环境国际化”的方向,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常抓不懈,集中精力招商引资、上项目,以项目层次的提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项目布局的集约化、集群化推进生产力布局的科学化。要立足京津,面向国际,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立足优势产业,增上一批龙头带动性项目,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重点项目建设的不断突破实现全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13.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

    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对内对外政策的一致性,在全市进一步唱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主旋律。资金、电力、土地、政策等方面重点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工副业,增强全民创业意识,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引导龙头企业追加投资,走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之路;支持和帮助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低成本、高速度扩张。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合资合作,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切实把民营经济培育成惠及百姓的富民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主体经济。

    14.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体制创新,引导民营企业走股份制、集团化等强弱联合、强强联合之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由单体型向多元化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搞好管理创新,重点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质量和市场管理,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快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搞好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实现借脑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在重点产业和行业研发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15.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搞好企业家人才梯队规划和培训,引导企业管理者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企业用人体制,鼓励高素质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参与企业的管理、技术、产品的研发,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对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与重点院校开展定向培训合作,有计划、分批次的组织企业职工到专业学校进行培训学习,打造我市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page]
    五、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1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惠农政策,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大空间。

    17.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及“市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特色种养业与农、畜、禽产品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扶持壮大一批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农产品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8.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把建设文明生态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以规划为先导,以发展经济和优化人居环境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治理“五乱”(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实现“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切入点,采取政府引导、行政推动、自创为主、社会共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把全市4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19.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取消农业税,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机制,真正使失地农民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降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实现零散农户的有组织、规模化经营,提高适应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20.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着力破解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法律、政策、技术、投入等保障体系,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利用社会,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和低耗型服务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2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以市带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中心城镇建设,扩大建制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市区要以开发区西扩为核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娱乐业、商贸物流业,努力打造京津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等城市。胜芳镇要以经济协作区为核心,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园,打造引领国际家具行业潮流,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中国北方现代化制造基地。同时,要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胜水荷香风貌,建设廊坊南部具有辐射力的中心城镇。扬芬港要以新城为核心,建设承接天津辐射,高科技、外向型、现代化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依靠“三大板块”的迅速崛起,构筑“两城四镇一新城”的发展格局。按照功能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活跃、生活便捷的发展要求,搞好南孟、煎茶铺、信安、堂二里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平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民营企业向城镇聚集、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过渡。

    22.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人本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加快“四城同创”(国家级卫生城、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生态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文明城)步伐,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功能,全力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适宜人居的中等城市。要严格落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制定旧城改造、城市防洪、交通、供热、给水、亮化等专项规划和市区控制性详规、城市修建性详规。要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水厂、污水处理厂、体育活动中心、广电中心、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牤牛河带状公园等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强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市政、园林、环卫等市场化运行机制,走出一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市建设管理之路,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page]
    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实施“提质提速”工程,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建设“效能政府”;完善民主化、规范化决策机制,提高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设“阳光政府”。

    24.深化财政、投资和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部门预审查和监督,完善预算决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建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审计监督管理,对政府投资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放宽投资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以多种形式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把对外开放作为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建立全方位开放格局。要改进招商方式,采取全员招商、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争引一批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建立制造和研发基地,带动我市产业升级。优化外资结构,扩大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

    26.加强与京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对接与合作


    充分利用我市毗邻京津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引进京津外迁项目,实现借力发展,错位发展。以国家编制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为契机,加快实现与京津的资源融通、交通互连、市场互通、信息共享、产业互补。以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交流合作为契机,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切实通过与京津合作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以京津冀大专院校为依托,与京津冀人才联网,大力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七、优化发展环境

    27.全面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

    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大力优化政务、法制、服务、信用、市场、治安、人文等项环境,积极营造“洼地”效应。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行首问负责、限时服务和“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办结。建立政府牵头的法律援助中心,完善中小企业投诉中心运行体制,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快捷、高效运转,健全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直接参与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使民营企业逐步形成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意识。全力推进“金融创新”工程,推动银企密切合作、良性互动。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和欺行霸市活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全民诚信意识,加快“诚信霸州”建设。强化各级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对各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创建“平安霸州”。以先进文化、现代文明引导市民,提高市民素质,优化人文环境,切实增强霸州的环境竞争力。

    28.加快交通网络建设


    面向京津,构建以高速公路和一般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各级公路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三线四横两环六纵”的立体交通格局(“三线”是指京九铁路、津霸铁路和规划的保霸铁路;“四横”是指津保高速公路、112国道和霸扬线、中亭路;“两环”是指市区和胜芳经济协作区的外环路;“六纵”是指规划的京开高速公路、106国道和廊霸线、采留线、廊泊线、码扬线)。加快乡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村村通油路。改造提升干线公路,将现有二级干线公路全部改造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实现霸州与京津廊的快速连通,实现快速公路网与乡村公路网的便捷转换。

    29.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

    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城镇以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为重点,农村以人畜饮水、灌区改造为重点,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东淀北大堤和重点扬水站工程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我市所有的排涝防洪工程进行整修和新建,切实提高防灾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天津干线霸州段引水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辛庄、胜芳出水口及蓄水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从根本上缓解我市缺水现状。

    30.完善电力设施和信息网络

    加大供电事业投入,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加快变电站及电网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切实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建设现代化通讯网络为目标,加速传输手段数字化进程,积极发展可视电话、智能网、宽带数字综合业务网、数字同步网和公众互联网,完善现有光缆传输网、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实现市域内通讯无缝隙覆盖。

    31.营造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提高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气爽”生态环保城市。继续开展环保五项专项治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废酸处理厂建设。以环城林、环村林、环田林建设为重点,继续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提高城镇绿化率,加快生态霸州建设步伐。
[page]
    八、努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

    3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重点,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再就业和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实现“校校通”。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初中学校全寄宿制学校建设,彻底消灭危房,实现所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33.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重点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科技园区、农业信息化等项工作,推进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密切同京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关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4.进一步繁荣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

    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并赋予其现代内涵,营造出独具霸州风情的当代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激励人、鼓舞人。打造精品文艺品牌,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变。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乡镇、社区和村街文艺团体建设,使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抓好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广泛组织和开展群众性的大型体育活动,构建市、乡、村三级全民健身网络。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升电视节目的编播水平,提高霸州有线电视的收视率。与先进的视频传输技术接轨,逐步实现由模拟信息向数字信息的平移。

    35.加强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市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构建三级医疗防疫网络,提高处置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消除农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

    36.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广泛开展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全员培训,不断促进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以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把所有从业人员都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老龄人口生活补助制度等,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改善残疾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捐助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福利投入机制,推进公益事业社会化进程。

    37.健全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区功能,推行村民自治,加快行业协会发展,重视团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健全民主制度,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8.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加强公共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防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预防和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效遏制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确保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page]
    九、不断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

    39.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霸州更快更好地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0.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发展思路调整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1.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全局观念,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工作举措,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热点问题。要关注群众的来信来访,坚持依法治访。要特别维护好失地农民、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转业士官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安定、祥和的良好环境。

    42.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

    各级各部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突出“快”和“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令行禁止。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大力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培养“求真、实干、创新、高效”的良好作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实践,开拓进取。

    43.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有关执纪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惩治腐败的合力。

    44.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要把学政治、学理论、增长知识作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增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重用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经济、文化素质;要加快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狠抓当前,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