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政务专题>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内容

霸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5-05-18 09:37: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05年1月19日在霸州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 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结与回顾

    2004年,我们紧紧依靠中共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圆满完成了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巩固和发展了霸州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局面。
    ——国民经济有新发展。改善了投资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增长30.3%;技改投资完成1.6亿元,占当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9.4%。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止降回升,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优化了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达到9.7 :60.3 :30。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粮食总产达到22万吨,增长25%,特色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    54%;工业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技工贸总收入完成7.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完成增加值28.5亿元,增长14.5%。 
    增强了发展后劲。盘活存量土地资源5700亩,保证了优势项目占地。全市列统百万元以上项目5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4个。筛选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有5项被列入国家、省、廊坊市重点盘子。年内新开工项目408个,完成投资35亿元。
    扩张了经济总量。地方生产总值完成95亿元、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67万元,分别增长12.5%和12.6%。财政总收入完成5.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2亿元,分别增长33.9%和    34.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5.68%,提高0.8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7元,分别增长9.5%和8%。

    ——各项改革有新进展。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各类审批事项64项,占总数的40%。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制度,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行政成本不断降低,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深化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存量国有资产变价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国有土地“购、储、让”三统一运营机制。发挥国有存量资产融资功能,为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了财政监管体制改革。实行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公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健全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代结算资金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办工商流通企业改制率、存量公有资本退出率、改制企业保值增值率分别达到85%、87%、    97%;多数骨干民营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中壮大;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一般经营性小企业转制加快。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土地延包和对种粮农民直补政策,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农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农民人均负担较上年减少25元,减负率达42%。同时,教育、住房、金融、医疗卫生、粮食流通、电力体制、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双向开放有新突破。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一致性原则,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咨询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新登记注册百万元以上私营企业48家,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增至84.3%。民营经济开始步入管理、效益、水平同步提高的新阶段。
    拓展了招商引资领域。放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推进公益项目投资多元化,运作了市区和胜芳镇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完善了招商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和小组团招商,与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建立了互动交流机制,全年引进域外资金13.3亿元,其中,京津外迁合作及南资北移项目占80%以上。以引进外资为重点,抓住国际资本加速流动的时机,与沈阳龙源集团、顶新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29万美元。
    加快了“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资源转换,加工贸易健康发展,一般贸易稳步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出口产品生产由分散型向基地型转变;外贸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至83家。全市实际完成出口创汇4380万美元,增长40%。

    ——发展环境有新改善。软环境“十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增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5家,3C认证企业4家,QS认证企业7家,国家级生产许可证企业24家。全市商标拥有总量达746件,新培育廊坊知名商标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1件。全年引进各类人才760名,超预期目标8%。经营政府、社会信用资源,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积极推广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全市参保企业增至132家。建立了消费者三级维权网络,重点开展了对农资、汽车、建材、医药、成品油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公共财政、行政服务、文明社区、市场监管等体系建设均取得新进展。

    硬环境“ 十项工程”顺利实施。投融资8亿多元,完成了中亭路、苏三路新建,苏四路、码扬路改建和53条村级路升级;完成了策城220千伏、新利110千伏、前进110千伏变电站新建,霸州中环2.5G传输网新建,东淀北大堤险工加固,一中图书楼新建,天然气过境管道铺设等64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增通车里程43公里,辖区公路密度达到88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物流配送辐射全国270个大中城市。实现了与“西电东输”接轨,供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供电保障能力达到64.8万千瓦,基本满足了重点用电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提高2.3%,宽带用户总量增长205%;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政府系统信息网络覆盖全市,“数字霸州”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以“六城同创”为统揽,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7亿元,竣工项目48项。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化、宁静”工程,完成环境监测中心和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城市绿化率、绿地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容貌跃升至B组第二名。立足融入首都及环渤海经济圈,开展了“依托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主题宣传活动,京津经济界和国内外一些大公司越来越瞩目霸州。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把园区发展纳入城镇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体系,引导新上项目向开发区和城镇工业区集中。新上项目入区率达80%以上,工业区投资密度明显加大,以市区和胜芳经济协作区为代表的板块经济效应开始显现。

    ——协调发展有新局面。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所作为。全市社会公益事业支出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42.9%。
    教、科、文、卫事业迅速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高中进程加快,高中毛入学率达到65.9%,高考专科及本科以上上线率分别达到90.53%和64.89%。全市通过省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县验收,成人中专通过省重点验收,市一中成为省级示范高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45项,启动了专利实施示范点和科技成果上网工程;鼓励科技创新,申报廊坊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科技创新体系。文化事业好戏连台,组织各类文艺演出430场,推出了一批国家级艺术人才;体育运动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提高,霸州成为廊坊市唯一荣获 “2000-2004年度河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称号的县市;胜芳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的乡镇。健全公共卫生防疫网络,完成了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市第一医院门诊楼新建等工程,成功阻止禽流感传入,防止了非典疫情反弹。
    城镇乡村得到统筹发展。从规划抓起,修编市区和胜芳、扬芬港建设规划,加强村政规划控制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格局。从社保抓起,搞好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推进社保体系向农村延伸;启动特困群众救助基金和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倾力救助特困群众,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从就业抓起,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岗位,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0.2%,农民非农就业率提高到62%,城镇化率达到44%。重视解决老龄人口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城乡农贸市场。有线电视网络延伸到13个乡镇、120个村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集中开展了五项环境治理。市区建成区21家单位实现了锅炉“煤改气”, 20家单位安装了锅炉除尘设备,全年有270多天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加强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指项目防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均达到100%;清查全市放射源,对所有涉源单位实施了有效管控;关停电镀企业37家,电镀行业污水处理设备安装率达到100%;关停了5家污染严重的轧钢制管及用酸企业。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开发沼气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了20个样板村街。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夯实了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建设规划基础;加大环城乡林带建设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强化了霸州作为京津生态屏障的地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坚持耕地、林地用途管制,维护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气象、地震预测预报,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市通过了廊坊市对我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监测与测量。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强化了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加强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分别为8‰和94.80%。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强化了城市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始步入正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群众知情权。市民法理、文明意识增强。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步伐不断加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依靠各方力量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政、妇联、武装、人防、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辉煌业绩,形成了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环境优美、活力迸发的大好局面。在此,我代表霸州市人民政府,向为霸州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投资和建设霸州的中外客商,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霸中省直单位、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霸州建设和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发展阶段。在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必须弘扬加快发展这个主旋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必须积极应对困难环境努力有所作为。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霸州发展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以及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优化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和谐霸州奠定坚实基础。

2005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5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霸州” 建设为统揽,优化职能,履行职责,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倾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据此,确定200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基本竞争力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和6%。

    ——社会结构优化目标。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达到9.5 :60.3 :30.2。特色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高新技术产品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1.3个百分点。  
城乡结构: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质量,城镇化率达到44.5%。 
人力结构:年内引进各类急需专业人才750名;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1.3%;接受初级以上专业劳动技能培训的产业工人增长10%。      
投资结构:加大社会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0%;规范项目投资,年内技改投入和工业技术设备投资增长15%。
就业结构:二、三产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5%,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提高到64%。
——发展平台提升目标。优化政府行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复议制度》,加大财政、审计、监察监管力度,从源头遏制违规行政;启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强化项目服务中心职能,打造服务政府、效能政府。
    提高生态质量。完成农田林网补植、乡村四旁绿化6000亩。新增城市绿地1.5万m2,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m2。培育3家循环经济样板企业,新增“绿色双认证”(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企业10家。做好廊坊市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准备工作。
    提升人文环境:改进城镇景观设计,突出城建文化理念。加强文体环境建设,辖区自然村有线电视信号接通率达到100%;启动市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完善业余体校,建设一批全民健身场所。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推进城镇社区规范化建设,建设6个文明样板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市民行为,增强城市亲和力与形象竞争力。
    完善载体功能。推进“两城四镇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倾力抓好市区和胜芳两城建设。在完成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控制性详规。多渠道融资,加强水、电、路、气、讯、暖等城市功能及净、绿、亮、美等城市形象建设,精心打造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文明城市,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按照功能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活跃、生活便捷的发展要求,加强南孟、煎茶铺、信安、堂二里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民营企业向城镇聚集、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过渡。
    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构筑以霸州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扬芬港工业区为核心的三大经济板块。加强霸州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市区及西部乡镇,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旅游业。扎实推进胜芳经济协作区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强镇、文化名城。承接天津辐射,高标准规划建设扬芬港工业区,建设外向型现代制造业基地。2005年三大板块对全市的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1.心系民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一是关注群众衣食住行。健全价格听证会制度,对垄断性行业实行价格管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城乡便民生活设施建设力度,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稳妥发展房地产开发业,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加大财政低保投入,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救助机制,加大对受灾困难家庭的救济力度;规范各级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社保管理,消除干部职工后顾之忧。二是扩大社会就业。关注下岗群体,强化职业技能定向培训,提高下岗职工和低学历人员就业素质;发展社区服务、家政管理、城市保洁等新兴行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问题。三是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一批乡镇中心示范幼儿园,推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严格教育收费管理,科学管理失学儿童救助基金,协调金融部门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使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三级疾病防控网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市场,协调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满足群众多层面的医疗保健需求。五是提供安全稳定保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打击抢劫、盗窃犯罪;规范出租房屋市场,加强租住人员管理,严防流窜作案;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搞好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加大交管综治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2.调整结构,力促民营经济扩张总量提升质量。按照“强化项目带动,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的思路,推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一是继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营企业优惠政策,突出抓好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和企业家资源。重点扶持纳税大户,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团队;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第二梯队建设;积极培育专业村、专业乡,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共同富裕夯实基础。二是整合行业生产能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鼓励企业强强联合、资产重组、股份合作,新发展一批公司制企业。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整,推进行业群体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与京津电子、信息产业对接,加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筛选一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帮扶,打造霸州制造业品牌,拉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三是严格投资导向管理。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力争引进10家科技型企业,开发8项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带动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四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搞好企业家人才梯队规划和培训;完善用人体制,鼓励人才智力入股,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办理相应职称,重点引育一批职业经理人和专业营销人才;健全校企对接机制,加强职业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技工队伍素质。
    3.扩大开放,全方位参与国内外市场资源转换。一是进一步完善与京津和南方发达地区的互动交流合作机制,着力引进一批京津外迁和南资北移企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驻华使馆、外企驻京津代办处的联系,以商引商,定向招商。二是抓住国际资本加速转移的时机,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品牌、区位、政策优势,进一步完善招商网络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推进商贸、仓储、配送、服务中介等行业的对外开放,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西部市区谋划组建多功能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客商入驻,加速构筑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巩固霸州“商贸枢纽城”地位。三是经营企业资源。把民营企业推向招商引资一线,带着企业走出去,引导大中型企业与外资企业合资、合营,扩大外资参与程度。推进本地基础配套产业与海外优势企业接轨,争取外商在我市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和采购协作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严格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帮助企业争取自营出口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或开展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技术、设备出口。
    4.深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要素市场。 一是全力推行城市营销。强化城建规划的经济功能,高标准规划城镇预留空间,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推进霸州开发区、胜芳经济协作区和扬芬港工业区项目化开发,实现驻区企业团地化发展;继续发挥国有存量可控资产融资功能,年内力争新增一批国债资金和国家政策银行贷款项目;探索现代融资方式,加快城市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积极培育和开放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职业教育、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专业市场。三是健全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引进专业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加快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资产托管服务机制,为产权交易项目提供项目分析、方案策划、市场调研和财务顾问服务。筛选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为上市融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四是完善金融融资体制。清理银行旧欠,降低辖区金融风险;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功能,担保业务向辖区国有商业银行延伸;建立新上项目与银行沟通机制,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投融资;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确保改革顺利完成,力争三年内组建霸州合作银行。五是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强与民营企业及发达地区的沟通,建立定向就业集训机制。
    5.优化环境,把“双十”工程建设推向深入。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继续扎实推进事关全局的软硬环境“双十工程”建设。按照《2005年“双十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硬环境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急需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突出城镇设施、乡村路网、城乡电网、防汛工程、大型市场及乡镇卫生院改造、学校改扩建、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建设等工程,最大限度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软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充实完善10大体系。要加强服务环境建设,增强政府部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实效;加大治理“三乱”力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要抓好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个体系”(信用体系的政策性保障,企业及个人信息基础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体系)社会信用框架,打造“诚信霸州”品牌。要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年内力争创立市级知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各1个。加快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6.抓好“三农”,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一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三农”工作机制。贯彻以降低农业税率、对种粮农民直补为重点的惠农政策;协调金融部门落实粮、棉、油收购资金,扩大小额支农贷款发放范围;积极争取上级支农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的技能,培养农民积极涉足二、三产业的开放意识;加强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土地换社保、征地与企业招工挂钩制度,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推向市场、推进工厂、送进学校。二是以农业增效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检测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加强林木管护,建设林木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持一批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村,带动全市畜牧养殖业上档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靠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棉花种加销一体化,林板、林纸一体化,粮食增值转化,畜产品深加工等龙型经济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户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培育涉农中介服务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的对接,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6%。三是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推动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农村集体财产经营,加快农村财富积累。以村街“净、绿、亮、美”为重点,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将全市20%的村街建设成文明生态村。
    7.落实国策,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一是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增加计生投入。坚持计生“三为主”,健全基层计生、宣传和技术服务网络,提高三级计生协会组织“第一道防线”控制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好“计生惠民”计划,在落实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倾斜;严厉打击非法鉴别胎儿和选择性别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升高势头;加强孕检普查工作,严控政策外生育;加强计生宣教,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建立计生信息沟通机制,落实流动人口“一证管多证”计生管理措施,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4.9%。科学制定城镇准入“门槛”,提高城镇人口膨胀质量。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违规建设与结构性污染问题,辖区所有新、改、扩建项目都要完备立项和环评手续,环保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环评执行率均要达到100%。加大对电镀行业的整治力度,再关停一批小电镀企业,其它有排污治理设施的电镀企业必须在2006年以前转产或外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市区建成区91家单位实现“煤改气”,其它企事业单位锅炉全部安装除尘器并达到排放标准,力争到2006年全部实现“煤改气”。着力解决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违法排污问题,全市所有轧钢制管和用酸企业防污设备运转率达到  98%,并对废酸储存集中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废酸污染。加强放射源动态监测,严防放射性污染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国土保护政策。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禁圈地行为;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全面清理超标用地以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地和低效地;加强投资管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投资密度。
    8.优化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努力建设廉洁、高效、勤政、务实政府。强化政府职能,突出政府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水平,为社会、为企业、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地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排忧解难。坚持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健全防范和遏制腐败的监督管理机制。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霸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发展主动仗,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晋位图强,为建设“和谐霸州”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