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霸州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名人卷 | 政坛精英:元文忠公郝经(中)

作者:樊文稷、牛占敏、王增朵、王乃让、孙世维、陈赤军、苏强、胡德寅、郝建福、阎伯群、彭鹏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20-05-06 09:20:53 浏览次数: 【字体:

郝经,字伯常,世称陵川先生。生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逝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祖籍山西陵川,金末元初,为避战乱随父迁居霸州信安镇。是元初著名经史学者,元世祖忽必烈驾下著名政治军事谋臣。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郝经出使南宋议和,被南宋拘禁、扣留长达十六年,被誉为元之苏武。归元后第二年病逝,终年53岁。元世祖赐谥“文忠”,故史称其为“郝文忠公”或“元文忠公”。

e3825b70f07147fc89b87a9da33e1636.jpg

三、受知元世祖忽必烈

郝经在学术界名望日隆,受到了忽必烈的关注。忽必烈是汉化程度较深的蒙古王公,即后来统一中国的元世祖,史称其“好儒术,喜衣冠”。当时忽必烈还没登上汗位,受其兄大汗蒙哥之命,负责长城以南汉族区域的经略统治。

1255年秋,忽必烈遣使招郝经入幕,郝经摸不清忽必烈对其理想和学说的态度,没有应招前往,而是写了一篇《河东罪言》的书议,托使者带给忽必烈。书议中,郝经以其故乡河东平阳府为例,陈述了汉族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凄惨悲凉的生活状况,提出了应“轻敛薄赋以养民力,简静不繁以安民心”等改革策略,用以试探忽必烈是否有从善举贤的诚意,是不是可保的“仁主”。忽必烈见到郝经的书议后,很赏识郝经的卓见和胆识,随即又派使臣征召郝经入见。这使郝经深感忽必烈的知遇之情,感到自己的才识有了用武之地,感到自己的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遂毅然应招前往。

1256年,郝经见忽必烈于漠南金莲川。忽必烈“咨以经国安民之道”。郝经讲述了中国历代圣主贤君以“仁民爱物”之举而得天下的先例,继而又“上立国规模数十条”,力劝忽必烈从统一中国大局着眼,改革蒙古游牧民族统治制度,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正纲纪,立法度”,“藻饰王化”,“文致太平”,创“万世规模”。当忽必烈询及当前急务时,郝经书写了当今“天下蠹民害政之尤者十一条”的条陈上奏忽必烈,此十一条,条条切中时弊,忽必烈皆以为然。但忽必烈当时并未握有国柄,无法全面推行,遂对郝经说:“可行之时,尔自知之。”几年后,忽必烈建元,登皇帝位,推行新制度,郝经先前一系列的建议大都见诸实行,由此可见,元世祖忽必烈与郝经这对明主贤臣相知之深。这些改革措施,减轻了汉民族的苦难,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这是郝经对元朝的最大贡献。

四、随军南征,四上谋国之策;

受命统军,出任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

1258年,蒙古大举征宋。大汗蒙哥亲率西路攻入四川,命令忽必烈统率东路攻击江淮湖汉,郝经受命随军,以备顾问。

郝经对这次贸然攻宋持有异议,一路上四次上书,阐述征伐南宋统一中国的战略、策略。

8acc5a71a857460dae41855791226301.jpg

第一次在真定。郝经上言说:宋朝目前还未露败亡之象,贸然进攻必遭宋朝举国抵抗,因此,攻宋时机不成熟,应先结好后待机图之。忽必烈言道,我知现在攻宋时机不对,但这是大汗的命令,不得不执行。待战事稍缓,我派你出使宋朝讲和通好。

第二次是在河南濮阳。忽必烈得到南宋边关各路防备森严,极难全面取胜的谍报,深觉郝经之言有理,遂召集郝经等谋臣商议。郝经上书道:中国历史上统一天下者,都是以德服万民,而没有靠暴力征服的。南宋目前还没有彻底败亡之症状,而我们却发倾国之兵南征。我们后方各部落见前方长期胶着对峙,可能伺机异动。这样我们前方打不胜,后方又不稳,我看这件事只有其危而未有其利。他劝忽必烈暂缓进攻速度,加紧整顿内部,看看西路蒙哥的作战情况再说。忽必烈认为郝经的看法很对,就任命郝经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与正使楊惟中率“归德军”先到江淮一带“布恩信,纳降附”。也就是把数路大军猛烈进攻为主,改为以宣传政策、建立地方政权、招降南宋将领和地方势力为主。正是这一策略,使忽必烈的主力骑兵没有陷入前方战阵,而成建制的屯于战线后方,待蒙哥败亡后,迅速挥兵北上平叛,取得了元朝皇帝之位,郝经此策真乃功莫大焉。

第三次上书是在河南邓州时。郝经得知西路大汗蒙哥在川蜀作战,久无进展,进退维谷之态势,上书剖析出师不利之原因。他说:就根本而言,失利在于连年用兵,国力不济,难以支撑规模浩大的征战。从军事战略上讲,则是主攻方向选择错误,放弃了蒙古骑兵善于平原野战的强项,而把川蜀山区城市攻坚作为主要作战形式,肯定会劳师无功。应把忽必烈面临的江淮做主攻方向,而把大汗蒙哥主持的川蜀方向作为辅助攻击方向。十几年后,元朝灭宋之战,大体就是这一战略思想,可见郝经腹中确有经天纬地之学。

第四次上书是在湖北。大汗蒙哥在川蜀中箭殒命的信息传至忽必烈军中。忽必烈大怒,决心报仇,率军渡江围攻鄂州(今武昌),但“攻城百日而不能下”。忽必烈举棋不定,郝经秉夜疾书,写成了名章《班师议》,上奏忽必烈,力谏从速回师北上。郝经力陈蒙古后方隐伏的内乱政变危机,力谏忽必烈“断然班师,亟定大计”,夺取汗位,稳定社稷。郝经的判断很快被忽必烈的异母弟阿里不哥的篡权夺位所证实,忽必烈因手中还握有整建制兵团,所以能很快地弭平内乱,夺得帝位。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