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霸州>霸州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名人卷 | 政坛精英:元文忠公郝经(下)

作者: 来源:霸州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2020-06-05 09:15:11 浏览次数: 【字体:

郝经,字伯常,世称陵川先生。生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逝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祖籍山西陵川,金末元初,为避战乱随父迁居霸州信安镇。是元初著名经史学者,元世祖忽必烈驾下著名政治军事谋臣。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郝经出使南宋议和,被南宋拘禁、扣留长达十六年,被誉为元之苏武。归元后第二年病逝,终年53岁。元世祖赐谥“文忠”,故史称其为“郝文忠公”或“元文忠公”。

五、元之苏武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登基,正式以“元”为国号,年号中统,此即史称的元世祖。为镇压内部反对势力,必先稳定南部元宋边界,遂封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命其出使南宋,告知自己即皇帝位并议定和议,临行赐佩“金虎符”以壮形色。元制,赐佩金虎符即有皇帝亲临、皇帝全权代表之意。可见元世祖忽必烈对郝经此行的重视。

郝经临行前,仍胸怀经邦济国大事,写成《便宜新政》奏疏十六事条上奏元世祖,极言建元之初应做的各项大事。这些大事包括中央政权应置省部、建监司、行宽政、明赏罚、罢冗官,总钱谷等项,其中最重要的是“定都邑”和“建储貳”。他建议都城应南迁至燕京,以利控制全国局势,还应仿照汉制预立太子储君,防止蒙古过去储君不明,皇帝死后,诸王争霸的危机再发生。郝经的建议,深得元世祖重视,以后几年,便次第执行,对推动蒙元政权向中原王朝转化,促进民族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元朝的转化首先因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代雄才大略的英主,再者其他大臣亦多创业之臣,然郝经之治国理论和敢于上言的胆识,是元初诸多谋臣中之出类拔萃者。

中统元年(1260年)四月,郝经持节、赍国书出使南宋。当时,郝经有病,朋友劝郝经“称疾勿行”,而郝经认为元宋两方停战讲和符合两方人民的利益,慨然应道:“自南北构难,江淮遗黎弱者被俘掠,壮者死原野,兵连祸结,斯亦久矣。”“吾读书学道三十余年,竟无大有益于世”,“今以微躯蹈不测之渊,苟能弥兵靖乱,活百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可见郝经此行,还是和初见元世祖时所上的《河东罪言》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坚持其救民于水火之理念的。

7d1ebbb7786e4674aa4c08b01562f7cc.jpg

▲郝经受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宋

郝经代表元朝出使南宋,当时是非常轰动的。因为蒙元对南宋,一直是兵戎相加,很少主动派使者讲和,而百姓均盼望南北媾和,能过上和平的生活。因此郝经“仗节即路之日,百姓无不遮马快睹”。这更坚定了郝经与南宋“坠仇崇好”的决心。

郝经使团原打算经楚州(今江苏淮安)入宋。行至济南,主管山东淮南的边将李壇对郝经说,他先前派往南宋通报的两个人已被宋楚州安抚使所杀,劝郝经放弃这次出使。郝经言自己身衔王命,当不吝生死而前行。六月,郝经行抵宿州,遣副使移文南宋,要求对方安排入境。七月到达淮北之五河口,南宋派朱宝臣、秦之才来接洽。八月,郝经在潘拱伯陪同下登船进入南宋地域。潘拱伯传达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命令,要求郝经出示国书。郝经说:国书乃两国国主往来文书,只能交予宋皇帝,地方官无权瞻顾。九月,郝经使团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行被带到忠勇军营住下,就不再允许他们前进了。自此,郝经使团即被软禁起来。

郝经使团被囚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任元朝宰相的平章王文统不同意与南宋讲和,但他不敢公开反对元世祖的决定,就暗中指使边帅李璮,在郝经入境南宋后,向南宋发动攻击,使南宋朝廷认为郝经此来媾和,不过是让南宋放松前线防守的烟幕,并无讲和诚意。二是南宋当权的宰相贾似道,在元世祖为争夺帝位撤兵北返前,曾背着宋理宗和当时的宰相吴潜等朝廷大臣,私自派人向忽必烈求和,以宋朝每年向蒙古奉献银20万两、绢20万匹定立了和议。而忽必烈引兵北撤后,贾似道向皇帝和朝廷隐瞒了私定城下之盟的真相,谎报自己督率将士打败了忽必烈的进攻,斩杀元军无数,取得“鄂州大捷”。宋理宗为此大赞贾似道是使宋朝转危为安的“股肱之臣”,以隆重的仪式迎接贾似道回朝,封他为少师、卫国公,并接任当朝宰相,其爪牙也有一大批因“鄂州大捷”而升官受赏。贾似道怕郝经见到宋理宗说出事实真相,而以李璮攻宋为由,不让郝经面见宋帝。此后郝经几次致书宋帝、贾似道、枢密院及三司,陈说自己出使议和是“主上圣意”,边将挑衅乃违诏擅行,不会影响大局。在书信中,郝经极言和战之利害,希望宋廷能认清形势,抓住良机,与北方达成和议。这些书信均被贾似道扣留,无法上达宋理宗。

郝经被软禁真州,长达十六年。在此期间,他们经历了严峻的生存考验和残酷的精神折磨。居宋数月后,郝经见和议无望,要求归国,不被允许。居一年后,宋伴臣朱宝臣伪称元朝内乱,忽必烈被杀,郝经家人受牵连,劝郝经投降南宋,被郝经严词拒绝。而后南宋又断其粮草供应,郝经就带领属员在院子周围种菜、养鸭、养鹅自给。他的属下因长期被拘,整天嗟叹尤怨,精神抑郁者有、狂乱暴躁者有、痛不欲生者有、打斗生事者有。郝经对他们说:“……一入宋境,生死进退,听其在彼。守节不屈,尽其在我,岂能不忠、不孝以辱中州士大夫乎!公等不幸,须忍死以待天时、人事,宋祚殆不远矣。”属下在他的教导下,皆奋然自振,囚困宋营十六年,有死者,无降者。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世祖以南宋扣押国使郝经为由,正式昭告天下,发兵灭宋。并派礼部尚书珠德哈雅和郝经之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责问南宋扣押使节之罪。至元十二年三月,元军进占建康(今南京),宋相贾似道震恐,连忙派总管礼送郝经归元。郝经使团共四十人,归时已不到半数,郝经也由风华正茂的精英变成了龙钟皓首、体衰病缠的老人。所过各州县父老,迎送瞻望,无不唏嘘落泪,皆呼之为“元朝苏武”。

郝经在归途中病重。元世祖闻讯特命枢密院派人护持,同时又派皇宫近侍、太医院太医迎候照拂。至元十二年夏,郝经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在大殿设宴接风,并咨以当前政事,厚予赏赉。当年七月一病不起,终年五十三岁,追封为冀国公,谥号“文忠”。

谥号是国家对有重大影响的大臣死后,皇帝、朝廷给予死者评价性的字词。谥法云:“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国家对有功有行者才予谥号。霸州历史上,有谥者不过三、五人。明兵部尚书王遴谥“恭肃”,是死后数年追谥的。清五部尚书郝惟讷谥“恭定”。在这三个有谥号的大臣中,郝经的谥是最高等级的。根据谥法,“文”字是谥给博闻广学,道德高尚,有经天纬地之才,堪为世人楷模的最高级官员的。“忠”字是谥给对国家忠诚,政声卓著,有报国救民之迹,堪为国家栋梁的高级官员的。明朝开国元勋,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谋臣刘伯温的谥号是“文成”,抗清战死的明大学士(辅宰)史可法的谥号是“忠正”,挽救大清命运的“中兴名臣”理学大师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清中兴名臣,抗击俄罗斯侵略的统帅,大学士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郝经得元世祖“文忠”二字之谥,足见这位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明君圣主对郝经的极高赞赏。

六、诗赋史论,著作等身

郝经能名传后世,除其从政的经历外,更在于其对儒家理学,中华史学,易学、哲学、书法学、政治学的精深研究,以及对诗词歌赋的创作天才。

在理学思想上,他主张士大夫应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提出“圣之所以为圣,贤之所以为贤,大之所以为大,皆养之使然也”。在思想方法上,他主张创新意识,主张学习古人,但不必拘泥于古人。提出“不必求人之法为法”,认为“三国六朝无名家,以先秦两汉为法而不敢自为也;五季及今无名家,以唐宋为法而不敢自为也”。这种认为三国、六朝、五代、唐宋,均不足为“法”,并非郝经之狂妄自大,而是指不能以古之成例作为永恒不变的教条而丧失创新意识。这方面的著作有《内游》、《养说》等。

在政治上,他主张天下统一,主张中华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华夷之辨”,反对不同族群之间的等级观念,主张以中原先进的管理模式改造游牧民族的管理模式,以中原的儒家文化改造边疆各民族的思想。这方面的著作有《河东罪言》、《立国规模二十条陈》、《便宜新政》等。

郝经在统一中国战略方面的著作有《东师议》、《班师议》等。在大汗蒙哥西攻四川,忽必烈东攻江淮之时,郝经在《东师议》中言道:蒙古大军“奋起朔漠”“灭金源、并西夏、克成都、平大理、躏轹诸夷,奄征四海”所向披靡,为何与宋朝打了二十年而不能得胜呢?他说:“取天下,有可以力并,可以术图。并之以力则不可久,久则顿弊而不振;图之以术则不可急。”“自古用兵,未有如是之久且多也,其力安得不弊乎!”应“平赋以足用,屯田以足食,内治既举、外御亦备,如其不服,姑以文诰,拒而不从,而后伺隙观衅,以正天伐,自东海至于襄、邓,重兵数道,以为正兵。自汉中至大理,轻兵捷出、以为奇兵”。又说,以前灭金、灭夏、灭回鹘,皆用奇袭闪电战。今攻宋,我集结大军百万,用奇袭的方法不行了,且江淮河网密布,不利于骑兵奔袭。应建立军事基地,长围敌重镇而不攻,寻长江防御薄弱处派兵渡江,断敌被围孤城之后路,然后拔之。

这些战略研究论文对元统一中国战略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哲学、易学方面的著作有《太极演》、《周易外传》等,在历史学方面的著作有大部头的《续后汉书》、《玉衡贞观》、《春秋外传》、《甲子集》等,在经史方面有《一王雅》、《春秋制作本原》、《春秋三传折衷》等,在文章体例学方面有《原古录》、《文章总叙》、《文弊解》、《答友人论文法书》等,在书法方面的著作有《通鉴书法》、《移诸生论书法书》等。在诗赋方面现传于世的就有上千首,大部分收于《陵川文集》中。

郝经政治方面的著作,大部分是随侍元世祖期间写作的,哲学、史学方面的著作,大部分是在其使宋被拘期间写成的。由此可见其身居庙堂而忧天下,身居困境而心有鸿鹄的优秀士大夫品格。

七、鸿雁传书的传说

郝经被困真州,长达十六年,史家认为可比汉朝的苏武被困于北海。苏武有鸿雁南飞传书的传说,郝经也有鸿雁北飞传书的传说。

据说郝经使团被软禁期间,南宋当局经常不及时供应饮食,企图以此来消磨他们的意志。郝经就带领属员在房前屋后种粮种菜,在屋前的池塘里养鸭养鹅以自给。有一年春天,郝经见自养的鹅群忽然多了很多只,再仔细一看,原来鹅群里多了十几只北飞的大雁。郝经突然想起了苏武用大雁传书的故事。就写了十几片报告自己使团行踪的绢书,绑在大雁的腿上。这些北飞的大雁有几只被元军捕获,发现了大雁腿上的绢书,送交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原以为郝经等人早已被害了,得到绢书欣喜非常,立即派使者向南宋索要郝经等人。当时,元军攻宋正紧,南宋迫于压力,将郝经等送还。此一传说,虽可能出于杜撰,但亦可说明后人对郝经气节的钦佩,对郝经人格的敬重,对其比之苏武的肯定。

郝经的一生,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各种政治势力大重组、各色风云人物大展演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更崇尚传奇色彩的英雄。因此,郝经当时出名,是因其出使南宋而被囚,朝野誉其为“元之苏武”。而细察其对政治的贡献,并不在被囚,而在其对元世祖统一中国之献策,其“立国规模二十条”、“害民尤者十一条”、“四次上言平宋策略”,可谓条条扼时事之要津,策策皆谋国之精要。细研其策略,感若孔明隆中之对。而郝经之不朽,更在于其对史学、哲学、理学精深的研究。以是论之,在元忠臣郝经、元谋臣郝经、元经史学家郝经三种头衔中,“元经史学家郝经”更为后世学术界所器重。此即,“文忠”之谥中,“文”字之深意也。

【打印正文】 【关闭正文】 【返回顶部】